本報特約評論員燕涵義
  “臨時營業稅”繳多繳少,全憑鄉鎮幹部一張嘴,由此,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稅收之亂,更看到了某些基層權力的驕橫跋扈。
  日前,央視《焦點訪談》曝光了河間市一些鄉鎮向個體工商戶逼徵“過頭稅”的現象,可謂是怎一個“亂”字了得。
  這種稅收之亂,從掛擋起步就名不正言不順,當地官方謂之“臨時營業稅”,但遍查稅法卻不見這一稅種。說白了,就是在個體工商戶依法繳納定額稅之外,再額外強徵動輒每戶過萬元的稅收任務,直徵得街道兩旁大量商戶關門閉店,造成了“殺雞取卵”。
  當地對“亂”字的演繹尚不止如此。在征收方式上,到國稅部門繳稅不能寫工商戶主的名字,要“冒名頂替”寫他人的名字,以保證賬面不出問題;過期後則由鄉政府代替國稅征收。在征收額度上,漫天要價、坐地還價,晚一天繳稅就會從一萬二變成六萬。在繳款方式上,有的鄉鎮要求將稅款打到指定的個人賬戶上。在懲罰措施上,不按期繳稅會被停電封門,動輒以環評不合格的名義查封作坊。
  雖然當地鄉鎮幹部口口聲聲是依法徵稅,但從征收方式到懲罰措施,均看不到“依法”的影子,倒更像是憑藉手中的權力向個體工商戶公開掠奪。“臨時營業稅”繳多繳少,全憑鄉鎮幹部一張嘴,由此,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稅收之亂,更看到了某些基層權力的驕橫跋扈。
  媒體調查顯示,一些鎮村領導,其權力涉及所在鎮村的方方面面,往往事無巨細都是一個人說了算;同時,一些基層幹部法制觀念之淡薄令人吃驚。在目前的行政體制中,國稅本屬垂直領導,河間的一些鄉鎮幹部竟然與基層國稅部門配合默契,甚至直接以國稅的名義強行徵稅,既表現出了為所欲為的一面,也暴露了“法制貧血”的短板。
  財政部、國稅總局今年已多次表態“堅決制止收過頭稅”,並要求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必須落實。但一些基層權力天馬行空,再好的政策也無法落實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,在基層尤為重要——不只是某些基層權力瀕臨“失控”的狀態,更因為其直接面對群眾,權力品質影響著群眾對政府部門形象的判斷與感受。
  進一步看,在某些基層,地方政府增稅的衝動難以抑制,地方財政收入比GDP更能彰顯政績,只要下達的增稅指標沒達到,輕則升遷無望,重則有可能烏紗不保。這是基層行政幹部貿然而又理直氣壯違法介入稅收的制度設計根源。所以,實現基層依法治稅,除了有效約束和監督權力之外,在不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考核新規下,也需要調整基層的稅收指標任務制度。
  相關報道見今天A28版  (原標題:繳稅多少不能憑幹部一張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j23gjbcb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